」也就是說,他立即當下的痛苦讓自己「記住」(也就是建構)了從未真正發生的事件。
這位失去年輕孩子的母親幫孩子做完四十九日祭祀之後,來到門診探望我。在我四十九歲生日的時候,一位和尚說我必須把我孩子的所有照片都扔掉,這樣我的孩子才能去一個好地方。
有些人努力在生活中尋找小小的幸福,有些人遲遲不願接受死亡將至的事實,有些人在擺脫癌症後,重新展開人生。到底我為什麼過得這麼慘……。」過了幾個小時後,孩子就慢慢終止了呼吸。祭祀結束後,和尚吩咐她把孩子的物品燒掉,送他前往九泉之下。雖然他因淋巴瘤接受了多次化療,但又多次復發,治療不再有效,最終去世。
這位母親違反醫院規定,沒有通報孩子的死亡,但沒有任何人斥責她。患者及其家屬,在預定的死亡面前,表露出對人生、對彼此的真性情。而美國及歐洲近來高分貝關切中國產能過剩問題,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先前訪中時,警告中國不要透過大量生產廉價商品來刺激經濟。
去(2023)年,北京當局收緊汽車產業的數據規則,並提議禁止中國智慧汽車直接將數據傳輸到國外,迫使他們轉向使用國內雲端服務。包括大眾汽車中國區總裁在內的歐洲商界領袖對中國向歐洲傳輸資料的限制表示失望,因為這些限制比歐洲向中國傳輸資料的規定更加嚴格。蕭茲訪問期間,也有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交換烏克蘭議題意見,「中方在烏克蘭危機上的表態以及中德達成的一些共識,在某種意義上是基於戰爭目前形勢、結束這場衝突的唯一理性方案」。歐洲經濟緩慢復甦,以及對於俄烏戰爭、川普(Donald Trump)在美國總統選舉捲土重來的擔憂,正在推動歐洲與中國走得更近。
中國對國內數據管理採嚴格監管,多數行業在將數據轉移到國外前必須申請許可。部分專家認為,蕭茲訪問中國彰顯了務實主義,這有機會影響中歐關係往好的方向發展。
蕭茲訪中後,分析:中歐關係心結在俄烏戰爭 (中央社)德國總理蕭茲赴中訪問對於中歐關係走向影響力有多少?中國學者剖析,中歐除了經貿摩擦外,延宕2年多的俄烏戰爭更是問題關鍵,中國必須因應歐洲國家的「心結」。華盛頓2月才對中國汽車進口可能帶來的國家安全風險展開調查。中國也必須了解,德國、歐洲在政治、經濟遇到困難,尤其是對中國技術快速發展的恐慌,這是中國在國際關係上的新課題。「接觸的公司幾乎沒有不面對這個問題的」,這些過剩的產能將在未來幾年內衝擊市場。
綜合《路透社》和中國媒體報導,德中於4月16日,在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和中國總理李強的見證下,德國聯邦數位及交通部部長維欣(Volker Wissing)、聯邦經濟及氣候保護部次長布蘭特納(Franziska Brantner)與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共同簽署「關於自動網聯駕駛領域合作的聯合意向聲明」。德中簽署自動駕駛合作聲明,盼中國數據傳回德國 (中央社)德國和中國16日簽署「關於自動網聯駕駛領域合作的聯合意向聲明」,德國希望該聲明能使汽車製造商能夠將數據從中國傳輸到德國。目前自動駕駛汽車收集的數據,包括透過雷射雷達和感測器收集乘客和駕駛行為以及周圍環境的大量數據,此外還會透過與手機和其他設備連結收集其他駕駛數據。胡春春認為,中歐關係除了雙方近期經貿領域摩擦外,無法避開不談的是俄烏戰爭,這是心結所在。
中國歐盟商會:歐中貿易摩擦可能變成全面貿易戰 (中央社)德國總理蕭茲甫結束訪中,位於北京的「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彥辭表示,隨著保護主義浪潮高漲,若繼續沿目前方向前行,可以預見,「火車事故將會發生」,歐中貿易緊張可能演變成全面的貿易戰。彥辭指出,歐洲不能接受構成歐洲工業基礎的產業,因價格過高而被擠出市場的事實,「那時貿易就成為一個安全問題,我認為這在中國可能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
」 他提到,中國歐盟商會發現中國「全面產能過剩」,無論是化學品、金屬還是電動車領域。不過中國監管機構後續態度有所軟化,因為企業抱怨法規缺乏明確性,且會使他們的業務更加繁瑣,並造成負面影響。
中歐關係主要依靠德、法「雙引擎」,如果德國可以與中國務實合作、取得成果,接下來法國也會跟進。《澎湃新聞》報導提到,有不少外國媒體認為,蕭茲訪中行程結束後,中國與歐洲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有更多高層互動,預計雙方將針對地緣政治、經貿等問題深入溝通。《美國之音》18日報導,彥辭(Jens Eskelund)表示,對歐中雙方貿易存有擔憂,如果歐洲和中國領導人不加強對話,就可能會出現脫鉤。《澎湃新聞》17日報導引述上海外國語大學歐洲研究負責人胡春春的看法表示,蕭茲訪問是成功的,他穩住了中德彼此聯繫,沒有讓雙邊關係下滑。《華爾街日報》中文網近日報導,中國為扭轉經濟前景,正將廉價商品運送到全球各個角落,這是繼20多年前中國衝擊全球製造業之後,對全球又一次規模數以兆美元計的考驗,「中國衝擊2.0」來了。近日訪中的蕭茲也強調必須公平競爭,不能存在產能過剩、傾銷等問題
如何檢測「跨癌別特定基因」?有健保給付嗎? 跨癌別特定基因檢驗方式有免疫組織化學染色(IHC),可使用健保給付。什麼是「一藥治多癌」? A: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長張文震昨(18)日告訴媒體,不定腫瘤新觀念有別於傳統癌症分類,「跨癌別特定基因」是不同的癌別可能具有相同的基因突變,若能找到同樣驅動基因,就有機會以相同的藥物治療不同原發部位的癌症。
以BRAF V600E為例,許多不同癌別都可能帶有BRAF V600E基因突變,如黑色素瘤約有3至5成患者帶有、甲狀腺癌則高達8成、肺癌約有1%至2%患者帶因,當檢測具這個突變的患者,就有機會接受BRAF精準治療。哪些癌症可能發現「跨癌別特定基因」? A: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吳教恩說,不同癌症可能對應相同跨癌別特定基因突變,如神經膠質瘤、甲狀腺癌、肺癌、胃癌、大腸直腸癌、胰臟癌、攝護腺癌、黑色素瘤。
聚合酶連鎖反應技術(PCR),健保給付肺癌EGFR基因突變檢測。次世代定序(NGS),預計最快今年5月開始健保給付,納入19種癌,每人每癌別終生給付1次,預估每年可受惠約2萬人。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新聞來源 跨癌別特定基因治療 5大QA認識一藥治多癌(中央社) 延伸閱讀 19種癌症次世代基因定序納健保,每癌別終生給付1次,最高補助3萬最快5月上路 肺癌擠下大腸癌登上罹癌人數之冠、胰臟癌首次擠進前十,醫生:50歲以上得糖尿病需提防胰臟癌 2021年癌症排名冠亞軍互換:大腸癌名醫看這數據直呼恐怖,肺癌名醫擔心化妝品藏致癌物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除了BRCA基因以外,張文震表示,跨癌別特定基因類型多,還有BRAF V600E、NTRK、TMB-H、MSI-H、RET等,患者經基因檢測後,確認有特定突變,就有機會不論癌別是什麼,都可以使用相同的藥物治療。
張文震說,BRCA基因不僅出現在乳癌、卵巢癌,近年發現胰臟癌、胃癌、攝護腺癌都可能。「一藥治多癌」觀念起源黑色素瘤BRAF V600基因的治療,但有BRAF V600的大腸直腸癌,治療效果較差。
(中央社)肺癌、大腸癌、乳癌等癌症,過去以原發部位命名,各自發展治療方法,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發展,同時可以釐清有無「跨癌別特定基因」,《中央社》整理5大QA認識一藥治多癌的新觀念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聚合酶連鎖反應技術(PCR),健保給付肺癌EGFR基因突變檢測。什麼是「一藥治多癌」? A: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長張文震昨(18)日告訴媒體,不定腫瘤新觀念有別於傳統癌症分類,「跨癌別特定基因」是不同的癌別可能具有相同的基因突變,若能找到同樣驅動基因,就有機會以相同的藥物治療不同原發部位的癌症。
新聞來源 跨癌別特定基因治療 5大QA認識一藥治多癌(中央社) 延伸閱讀 19種癌症次世代基因定序納健保,每癌別終生給付1次,最高補助3萬最快5月上路 肺癌擠下大腸癌登上罹癌人數之冠、胰臟癌首次擠進前十,醫生:50歲以上得糖尿病需提防胰臟癌 2021年癌症排名冠亞軍互換:大腸癌名醫看這數據直呼恐怖,肺癌名醫擔心化妝品藏致癌物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中央社)肺癌、大腸癌、乳癌等癌症,過去以原發部位命名,各自發展治療方法,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發展,同時可以釐清有無「跨癌別特定基因」,《中央社》整理5大QA認識一藥治多癌的新觀念。「一藥治多癌」觀念起源黑色素瘤BRAF V600基因的治療,但有BRAF V600的大腸直腸癌,治療效果較差。哪些癌症可能發現「跨癌別特定基因」? A: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吳教恩說,不同癌症可能對應相同跨癌別特定基因突變,如神經膠質瘤、甲狀腺癌、肺癌、胃癌、大腸直腸癌、胰臟癌、攝護腺癌、黑色素瘤。
次世代定序(NGS),預計最快今年5月開始健保給付,納入19種癌,每人每癌別終生給付1次,預估每年可受惠約2萬人。除了BRCA基因以外,張文震表示,跨癌別特定基因類型多,還有BRAF V600E、NTRK、TMB-H、MSI-H、RET等,患者經基因檢測後,確認有特定突變,就有機會不論癌別是什麼,都可以使用相同的藥物治療。
以BRAF V600E為例,許多不同癌別都可能帶有BRAF V600E基因突變,如黑色素瘤約有3至5成患者帶有、甲狀腺癌則高達8成、肺癌約有1%至2%患者帶因,當檢測具這個突變的患者,就有機會接受BRAF精準治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如何檢測「跨癌別特定基因」?有健保給付嗎? 跨癌別特定基因檢驗方式有免疫組織化學染色(IHC),可使用健保給付。張文震說,BRCA基因不僅出現在乳癌、卵巢癌,近年發現胰臟癌、胃癌、攝護腺癌都可能
评论留言